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核心分子,其结构和功能直接决定着生物体的生理特性和生化反应效率。无论是药物研发、工业酶制造,还是新型生物材料设计,精准改造蛋白质都是核心任务。
然而,传统的蛋白质改造主要依赖定向进化(directed evolution)技术,研究人员需要反复进行三步循环:对目标基因引入突变、在选择压力下筛选优良变体、保留最佳版本作为下一轮进化的起点。这一方法虽然有效,却存在周期长、效率低、可扩展性差等瓶颈,难以满足新药开发、抗性预测等对速度和规模的高要求。
为了突破这一瓶颈,近日,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化学生物学系 Peter Schultz 研究团队在 Science 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An orthogonal T7 replisome for continuous hypermutation and accelerated evolution in E. coli”的研究论文,他们开发了一种全新的蛋白质进化平台——T7-ORACLE。它利用噬菌体 T7 的复制机制,在大肠杆菌中构建了一个“突变工厂”,能够在不影响宿主细胞稳定性的前提下,将目标蛋白质的进化速度提升数千倍,实现快速、高通量的功能优化,仅用一周时间就让 β-内酰胺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提升 5000 倍。这一成果大大加速了蛋白质工程的效率,有望在药物研发、工业合成以及公共卫生领域带来颠覆性影响。
T7-ORACLE 的核心原理,是在细胞内建立一个独立于宿主基因组的复制系统。该灵感来自于噬菌体 T7 体内的 T7 复制酶(T7 replisome),它能以极高速度复制病毒基因组。研究团队利用这一特点,将目标蛋白质的基因放到一个特殊的质粒上——这个质粒只被经过改造的 T7 复制酶识别和复制。因此,细胞自身的基因组依旧由大肠杆菌的高保真复制系统负责,保证细胞正常生长和稳定运行。
而目标基因所在的质粒,则由这个改造过的 T7 复制酶“特异性复制”,并且故意将复制错误率大幅提升,突变频率比正常复制高出约 105 倍。
由于高频突变仅发生在这个质粒上,而不影响宿主染色体,系统实现了在不损害细胞健康的情况下,持续、快速地产生大量目标基因变异。
这就是“正交复制系统”的优势,两条复制路线互不干扰,一条负责细胞稳定生长,另一条负责目标基因快速进化。
图 | 基于 T7 噬菌体复制系统的 T7-ORACLE 的工作原理
在实际应用中,团队选择了 β-内酰胺酶作为测试对象。β-内酰胺酶是一类能分解青霉素等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酶,在细菌耐药性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人员将 β-内酰胺酶基因放入 T7-ORACLE 系统中,然后在含有不断升高浓度抗生素的环境下进行培养。结果显示,仅经过 7 天,进化出来的酶对抗生素的耐受浓度提升了 5000 倍,—这一效率是传统定向进化无法比拟的。
图 | 利用 T7-ORACLE 系统对 TEM-1 β-内酰胺酶进行连续进化实验,展示了其对抗生素耐药性的提升,以及突变位点的分布和进化路径
为了进一步验证通用性,团队又将多种不同类型的蛋白质(包括代谢酶、结合蛋白等)同时放入平台中进化。结果显示,即便在多目标并行的情况下,各蛋白的改良速度依旧显著高于传统方法,且不同进化路径之间几乎没有干扰。
值得注意的是,T7-ORACLE 不仅能在标准实验条件下运行,还可直接在高温、低 pH 或高盐等近似实际应用的环境中进行进化,从而获得环境适应性更强的变体。
在平台运行过程中,团队也面临一个关键挑战:如何避免高突变率导致无功能或有害突变的大量积累。对此,研究人员通过控制质粒拷贝数、调节 T7 复制酶的表达水平,以及在进化过程中引入动态选择压力等方式,保持了功能优化与突变多样性的平衡。
通过上述多重策略,T7-ORACLE 平台实现了高速突变与稳定筛选的良好平衡,大幅提升了进化效率的同时,避免了有害突变的过度积累。
T7-ORACLE 的技术优势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速度优势——突变与筛选过程在细胞内连续进行,免去传统方法中多轮人工操作;高通量——可同时处理多个目标蛋白,显著提高研发并行度;安全性——突变局限于质粒,不影响宿主基因组;适应性——可直接在接近实际应用的环境中运行,提升变体的实用价值。
总之,T7-ORACLE 的出现为蛋白质重编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通过将进化过程从“人工推动”转变为“自动驱动”,这一平台不仅大幅缩短了研发周期,也拓展了蛋白质工程在更广泛场景下的可行性。未来,随着该技术的进一步优化与普及,我们或将进入一个“按需定制、快速迭代”的蛋白质设计新时代。
参考文献:
1、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p9583
免责声明:本文旨在传递合成生物学最新讯息,不代表平台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和建议,以官方/公司公告为准。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安各洛(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