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AI)的发展,AI 智能体正在改变医疗保健、金融、电子商务和机器人等行业,并重新定义人机交互。2024 年,以生成式 AI 和大语言模型的技术突破为驱动,全球迎来了“AI 智能体元年”。在这波浪潮中,华大智造成果斐然。作为基因测序仪领域的龙头企业,华大智造凭借其在生命科学仪器和自动化解决方案的深厚积累,正在 AI 与生物技术的融合创新中开辟新赛道。日前,华大智造杨梦团队联合泰国朱拉隆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核心分子,其结构和功能直接决定着生物体的生理特性和生化反应效率。无论是药物研发、工业酶制造,还是新型生物材料设计,精准改造蛋白质都是核心任务。然而,传统的蛋白质改造主要依赖定向进化(directed evolution)技术,研究人员需要反复进行三步循环:对目标基因引入突变、在选择压力下筛选优良变体、保留最佳版本作为下一轮进化的起点。这一方法虽然有效,却存在周期长、效率低、可扩展
近日,合成生物学公司 Ginkgo Bioworks 报告了其第二季度收入。关键财务数据如下:总收入 5000 万美元,较上年同期的 5600 万美元下降(主要受生物安全业务收入减少影响);细胞工程收入 3900 万美元,较上年同期的 3600 万美元增长 8%,增长动力来自生物制药及政府客户需求提升;生物安全收入1000万美元,较上年同期的 2000 万美元大幅下降;GAAP 净亏损:6000
结构域是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亚基,蛋白质结构域的人工重组已被证明是一种设计具有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特性的新型蛋白质的有效方法。例如,某些细菌通过结构插入快速获得抗生素抗性,而真核生物则利用这一机制发展出复杂的信号传导网络。受此启发,研究人员们尝试在实验室中模拟这一过程,将外源域(如光感应域或药物结合域)插入目标蛋白质,从而创造出智能生物分子。例如,将光敏域插入 CRISPR-Cas9 核酸酶,可以实现光
细菌用于癌症治疗的尝试始于 19 世纪末,美国外科医生 William Coley 曾将链球菌注入癌症患者体内,但该方法始终未能广泛应用于临床。进入 21 世纪,工程菌成为合成生物学抗肿瘤策略的核心,然而它们通常依赖完整的免疫系统才能发挥作用,限制了在免疫功能受损患者中的应用。近期,由第一三共、北陆先端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筑波大学合作在 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在自然界中,核糖体被誉为“蛋白质工厂”,能够高效、精准地将 20 种标准氨基酸组装成长链线性多肽。然而,这种“线性组装”所形成的蛋白质结构在热稳定性、酶解抵抗性以及与靶点的结合效率等方面仍存在天然局限。相比之下,具有主链闭环结构的肽类分子(如青霉素、Patellamide C 等抗菌肽)则展现出更优的构象稳定性、生物活性和药用潜力,但这类结构在自然界中通常依赖酶促修饰才能形成,缺乏可控性,也难以实
在微生物代谢工程领域,酵母因其强大的合成能力和工业化潜力,被广泛用于生产高附加值化学品。然而,传统真核细胞的代谢具有高度区室化特点,即关键辅因子如 NADH 和乙酰辅酶 A(acetyl-CoA)主要在线粒体中生成,而胞质中的辅因子供给往往不足,限制了酵母对于某些还原性代谢产物的高效合成。例如,琥珀酸合成依赖的还原性三羧酸循环需要大量胞质 NADH,但受限于线粒体–胞质之间的传递效率,这一通路难以
自然界普遍使用 64 个密码子编码 20 种氨基酸及终止信号,尽管这些密码子存在明显的冗余结构,例如丝氨酸可以由六种不同的密码子编码,多个终止信号也具备相同功能。科学界长期以来对于这套系统是否为生命所必需或仅是进化偶然产物存在争议。如果能够系统性地压缩这套密码子集合,并在维持生命活动的前提下替换其中部分密码子,将为合成生物学和遗传系统的工程化改造提供重要依据,同时也有望构建具有新功能和更强生物安全
安各洛(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