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个基因的设计到完整基因组的设计,是一个极具挑战的问题。近日,来自斯坦福大学、Arc 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利用人工智能(AI)成功生成了 16 条完整的噬菌体基因组,并在实验中实现了复制和杀菌。相关论文已发表于生物学预印本平台 bioRxiv,尚未经过同行评审,题为“Generative design of novel bacteriophages with genome
淀粉和糖原是自然界中最主要的碳水化合物储存形式,它们不仅是人类饮食中的能量基础,也是食品和健康产业的重要原料。通过生物催化,这些线性多糖能够被转化为结构独特的环状分子——大环多糖(cycloamyloses,CAs)。与常见的小分子环糊精相比,大环多糖具有更高的溶解性和更好的生物安全性,在膳食纤维补充、肠道健康维护以及药物递送等方面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大环多糖的工业合成长期受限于关键催化酶
众所周知,微塑料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它们常以合成聚合物的形式被加入产品中,用于增强耐久性、改善触感,或赋予“光泽”“顺滑”等视觉效果。在农业领域,许多种子包衣同样依赖这类材料。然而,大量研究表明,微塑料不会真正消失,只会分解成更小的颗粒,持续污染水体和土壤,并进入人体循环。因此,寻找可降解的生物基替代物已成为全球迫切的任务。近日,总部位于德国的生物材料创新企业 Bioweg 宣布完成 16
在全球食品科技快速演进的背景下,加拿大正在加快其在“未来蛋白”领域的布局。近日,加拿大创新集群 Protein Industries Canada(加拿大蛋白产业集群) 宣布,已对一项总额 3,250 万加元(约 2,400 万美元) 的项目进行投资,其中直接出资 660 万加元(约 480 万美元),支持两家本土初创企业 Phytokana Ingredients 与 Maia Farms 联手
在婴儿配方奶粉和功能性食品中,母乳低聚糖(HMOs)被认为是极为关键的活性成分,其中 6′-唾液乳糖(6′-SL)因其在促进免疫发育、改善神经系统功能和抵御病原体黏附方面的重要作用而受到广泛关注。如何实现这一化合物的高效、低成本工业化合成,一直是合成生物学和代谢工程领域面临的重要难题。传统的生产方式主要依赖 UDP-GlcNAc 途径,但存在原料依赖度高、代谢效率不足等瓶颈,限制了其在工业规模的应
全球塑料产业依赖石油副产物,每年排放约占全球温室气体的 3.4%。全球每年产生 4.3 亿吨塑料废弃物,其中仅 9% 得到回收,九成以上污染来自一次性塑料。这些塑料分解需要 20 至 500 年,最终转化为遍布土壤和水体的微塑料,造成长期环境风险。为应对危机,全球政策正在收紧:欧盟计划在本世纪末禁止所有一次性塑料;英国与美国部分州(如加州)已相继立法限制;中国也明确提出“禁限塑”路线图。近日,总部
维生素 B5,又名泛酸,是人体和动物体内不可或缺的微量营养素。从食物中碳水化合物、脂肪的分解供能,到激素、神经递质的合成,都离不开维生素 B5 的参与。日常饮食中,肉类、全谷物、蛋类等食物虽能提供少量维生素 B5,但工业领域对其需求量巨大,仅依靠天然提取远远不够。长期以来,全球维生素 B5 的工业生产主要依赖化学合成与酶法结合的路线,该方法以石化原料合成的 D-泛醇内酯和 β-丙氨酸为前体。其过程
曾因“烧钱无度、方向摇摆”而一度陷入破产泥潭的合成生物明星企业——Amyris,如今正在迎来重生。随着前嘉吉、杜邦、IFF 高管 Kathy Fortmann 上任 CEO,这家总部位于美国加州埃默里维尔的公司,正在通过聚焦核心业务、强化合作伙伴关系和严格的财务管理,努力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Amyris 过去的探索路径极为曲折,曾先后押注抗疟药物关键成分、航空燃料、香精香料、美妆与营养保健,同
安各洛(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