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肠道病原体的博弈中,人类正在重新思考“战斗方式”。传统的抗生素策略往往将目标锁定在杀死病菌上,但对于一些病原体而言,这种激烈手段反而会引发更严重的后果。例如志贺毒素(Shiga toxin),一种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和志贺菌产生的毒素,其致死性高,临床上可引发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等严重后果。然而,由于抗生素可诱发细菌 SOS 反应,促使毒素释放加剧,因此往往被禁止使用。眼下,治疗志贺毒素相关
工程菌作为生物传感器在检测肠道疾病标志物等方面具有广阔前景,多种工程菌传感器已在动物模型中成功检测炎症信号、感染等。其中,大肠杆菌 Nissle 1917(EcN)也已被成功改造用于递送多种生物治疗剂,包括抗菌剂、抗炎药、抗癌药物及能调节代谢微环境的酶。微生物群的变化与多种疾病相关,研究者越来越关注如何将这些工程化细菌与电子设备结合,以便在临床中实现微生物的读取与控制。近日,天津大学王汉杰、刘夺、
α-法尼烯是一种珍贵的倍半萜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化妆品、生物燃料和制药领域。然而传统 α-法尼烯的制备主要依赖植物提取和石油化工,不仅效率低、成本高,还伴随较大碳排放。微生物发酵虽更环保,但常用底物为葡萄糖、蔗糖等粮食资源,成本高昂。面对这一合成难题,近日,江南大学陈修来研究团队在 Systems Microbiology and Biomanufacturing 期刊发表了一篇题为“Evoluti
在精准免疫治疗需求日益增长的今天,如何高效、特异性地识别病变细胞,尤其是携带微弱病理信号的癌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成为制约 T 细胞疗法普及的关键瓶颈。细胞表面的 I 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I)通过呈递内源性肽段实现免疫监视。当细胞感染病毒或发生癌变时,MHC-I 会展示疾病相关肽段形成 pMHC-I 复合物,成为 T 细胞受体(TCR)识别的靶标。然而,天然 TCR 对特定 pMHC 复
据外媒报道,波士顿知名风投机构 Flagship Pioneering 生态系统内两家重量级企业:Generate Biomedicines 与 Tessera Therapeutics 近期相继裁员。Generate Biomedicines 发言人周三通过邮件声明表示,公司已缩减 10% 的员工规模。值得注意的是,其研发负责人 Alexandra Snyder 本月已转投默沙东担任高级副总裁,
肠道微生物组如同一座复杂生态网络,拥有被激发的巨大治疗潜力。然而,让外来工程菌在其中稳定定植、精准工作、又能安全撤除,一直是合成生物学的核心难题。近日,斯坦福大学 Sonnenburg 和 DeLoache 团队在 Science 发表一项引人注目的研究“Controlled colonization of the human gut with a genetically engineered m
理解和设计生物分子(如蛋白质和小分子)对推动药物发现、合成生物学及酶工程研究至关重要。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彻底改变了生物分子研究范式,在生物分子预测与设计领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精准度。然而核心挑战依然存在:如何通过自然语言理解生物分子并实现符合人类意图的设计?近日,浙江大学陈华钧、张强等人推出了 InstructBioMol 大语言模型,通过实现自然语言、小分子与蛋白质
塑料污染问题正持续挑战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传统塑料因其来源于石化资源且降解周期极长,正在逐步被限制使用。在这一背景下,基于天然纤维素的纸张材料凭借其可再生、可降解等绿色属性,被寄予厚望成为塑料的替代品。然而,天然纸张强度不足、耐水性差等缺陷长期限制了其工程应用。这一难题在近期迎来突破。武汉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与中国林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合作,开发出一种基于动态氨基甲酸酯化学的新型纸基塑料,仅需 2 分钟微
安各洛(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